机器人是否需要保养,需通过定量数据监测、定性状态观察、预设周期触发三大维度综合评定,核心是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(如磨损、润滑失效、精度衰减),避免突发停机。以下是具体评定标准、方法及流程,适用于工业机器人(如 ABB、发那科、库卡等主流品牌):
一、核心评定维度:定量数据监测(最精准)
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、传感器或第三方监测工具,采集关键运行数据,超过阈值即触发保养,是工业场景中最常用的科学评定方式。
1. 运行时间与负载累计(基础阈值)
机器人厂商会在手册中明确基础保养周期,核心依据是 “运行时间” 和 “负载率”,需优先遵循:
保养类型 | 触发条件(以 ABB IRB 120 为例) | 适用部件 |
---|---|---|
日常保养 | 累计运行 100 小时,或单次连续运行 24 小时 | 清洁、紧固、润滑检查 |
一级保养 | 累计运行 500 小时,或负载率>80% 累计 100 小时 | 减速机润滑、电机散热检查 |
二级保养 | 累计运行 2000 小时,或启停次数>10 万次 | 轴承更换、精度校准 |
大修保养 | 累计运行 10000 小时,或负载率>90% 累计 500 小时 | 减速机总成、电机检查更换 |
2. 关键部件状态数据(故障预警)
通过传感器或系统自带诊断功能,监测部件运行参数,异常即触发保养:
监测参数 | 正常范围(示例) | 超差判定标准 | 对应保养动作 |
---|---|---|---|
关节轴电流 | 空载时≤额定电流 30%,负载时≤80% | 空载电流持续>50%,或波动>±20% | 检查减速机润滑、轴承磨损 |
减速机温度 | 运行时≤60℃,温升≤40℃(环境温度 25℃) | 温度持续>70℃,或温升>50℃ | 清洁散热通道、补充 / 更换润滑脂 |
重复定位精度 | IRB 120≤±0.01mm,IRB 6700≤±0.05mm | 精度衰减>20%(如从 ±0.01→±0.012mm) | 关节轴校准、检查机械间隙 |
电机振动值 | 加速度≤1.5 m/s²(1000Hz 频段) | 振动值持续>3 m/s²,或异响伴随振动 | 检查电机轴承、联轴器松动 |
3. 润滑状态监测(核心易损点)
机器人 70% 的故障源于润滑失效,需重点监测:
二、辅助评定维度:定性状态观察(直观判断)
通过人工巡检,观察机器人运行状态和外观,发现异常迹象即安排保养,适合中小工厂或无实时监测系统的场景:
1. 运行异响(机械磨损预警)
2. 外观与连接状态(基础隐患)
3. 功能异常(隐性故障)
机器人功能出现异常,即使未报错,也需排查保养:
三、强制评定维度:预设周期与场景触发
即使数据和状态无明显异常,以下场景也需强制保养,避免 “隐性损耗” 累积:
1. 环境适配周期
恶劣环境会加速部件老化,需缩短保养周期:
2. 停机后的保养触发
四、标准化评定流程(落地步骤)
总结:核心原则
机器人保养评定的核心是 “预防为主,数据驱动”:
通过以上维度,可精准判断保养时机,延长机器人使用寿命(通常可从 8 年延长至 10 年以上),降低运维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