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爱普生机器人综合服务商    

爱普生机器人|爱普生scara机器人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机器人如何评定该进行保养了!
新闻中心
机器人如何评定该进行保养了!
发布时间:2025-10-01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5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机器人是否需要保养,需通过定量数据监测、定性状态观察、预设周期触发三大维度综合评定,核心是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风险(如磨损、润滑失效、精度衰减),避免突发停机。以下是具体评定标准、方法及流程,适用于工业机器人(如 ABB、发那科、库卡等主流品牌):

一、核心评定维度:定量数据监测(最精准)

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、传感器或第三方监测工具,采集关键运行数据,超过阈值即触发保养,是工业场景中最常用的科学评定方式。

1. 运行时间与负载累计(基础阈值)

机器人厂商会在手册中明确基础保养周期,核心依据是 “运行时间” 和 “负载率”,需优先遵循:

保养类型触发条件(以 ABB IRB 120 为例)适用部件
日常保养累计运行 100 小时,或单次连续运行 24 小时清洁、紧固、润滑检查
一级保养累计运行 500 小时,或负载率>80% 累计 100 小时减速机润滑、电机散热检查
二级保养累计运行 2000 小时,或启停次数>10 万次轴承更换、精度校准
大修保养累计运行 10000 小时,或负载率>90% 累计 500 小时减速机总成、电机检查更换
  • 数据获取:通过机器人示教器(如 ABB “控制面板→诊断→运行统计”)查看累计运行时间、负载率、启停次数;部分高端机型支持通过云平台(如 ABB Ability)远程监测。

2. 关键部件状态数据(故障预警)

通过传感器或系统自带诊断功能,监测部件运行参数,异常即触发保养:

监测参数正常范围(示例)超差判定标准对应保养动作
关节轴电流空载时≤额定电流 30%,负载时≤80%空载电流持续>50%,或波动>±20%检查减速机润滑、轴承磨损
减速机温度运行时≤60℃,温升≤40℃(环境温度 25℃)温度持续>70℃,或温升>50℃清洁散热通道、补充 / 更换润滑脂
重复定位精度IRB 120≤±0.01mm,IRB 6700≤±0.05mm精度衰减>20%(如从 ±0.01→±0.012mm)关节轴校准、检查机械间隙
电机振动值加速度≤1.5 m/s²(1000Hz 频段)振动值持续>3 m/s²,或异响伴随振动检查电机轴承、联轴器松动
  • 数据获取

    • 内置诊断:示教器 “诊断→轴状态” 查看电流、温度;

    • 外部工具:用振动检测仪(如 SKF CMAS 100)测减速机振动,用激光干涉仪(如 Renishaw XL-80)测定位精度。

3. 润滑状态监测(核心易损点)

机器人 70% 的故障源于润滑失效,需重点监测:

  • 润滑脂状态:通过减速机注油口取样,观察颜色(正常为淡黄色 / 透明,变质后呈黑色、结块或含金属碎屑)、黏度(变质后明显变稀或凝固);

  • 润滑脂余量:部分机型(如发那科 CRX 系列)自带润滑脂余量传感器,余量<20% 时触发保养提醒;无传感器时,按手册周期补充(如 IRB 120 减速机每 500 小时补充一次)。

二、辅助评定维度:定性状态观察(直观判断)

通过人工巡检,观察机器人运行状态和外观,发现异常迹象即安排保养,适合中小工厂或无实时监测系统的场景:

1. 运行异响(机械磨损预警)

  • 异常声音类型

    • 减速机 “嗡嗡声 + 发热”:润滑脂干涸或齿轮轻度磨损;

    • 关节 “咯噔声 + 卡顿”:齿轮崩齿、轴承滚珠损坏或机械间隙过大;

    • 电机 “高频尖叫声”:电机轴承磨损或散热不良。

  • 判断方法:停机前用听诊器贴近各关节减速机、电机外壳,对比正常运行时的声音;或在空载低速运行时,人工感受关节转动是否顺畅(无卡滞、阻力不均)。

2. 外观与连接状态(基础隐患)

  • 外部检查

    • 电缆 / 气管:是否有破损、老化(如外皮开裂、接头松动),尤其手腕关节处(频繁弯曲易磨损);

    • 机械结构:法兰盘、螺栓是否松动(用扭矩扳手复紧,按手册扭矩值,如 IRB 120 法兰螺栓扭矩 5N・m);

    • 散热通道:电机散热孔、控制柜通风口是否堵塞(灰尘堆积会导致过热)。

3. 功能异常(隐性故障)

机器人功能出现异常,即使未报错,也需排查保养:

  • 动作延迟:指令下发后,关节响应慢于正常时间(如原本 0.5 秒到位,现在 1 秒);

  • 负载能力下降:额定负载下报错 “过载”,或运行时明显 “吃力”;

  • 急停 / 限位误触发:无外部干预时,频繁触发急停或限位保护(可能是传感器松动或老化)。

三、强制评定维度:预设周期与场景触发

即使数据和状态无明显异常,以下场景也需强制保养,避免 “隐性损耗” 累积:

1. 环境适配周期

恶劣环境会加速部件老化,需缩短保养周期:

  • 粉尘环境(如焊接、打磨):每 200 小时清洁一次电机散热孔、减速机呼吸阀;

  • 潮湿 / 腐蚀性环境(如食品加工、化工):每 100 小时检查电缆接头防水性,每 500 小时更换 O 型圈、涂防锈剂;

  • 高温环境(如铸造、热处理):每 300 小时检查润滑脂耐高温性,每 1000 小时提前更换减速机轴承。

2. 停机后的保养触发

  • 长期停机(>3 个月):重启前需保养(如手动转动关节、补充润滑脂,防止润滑脂凝固导致启动卡滞);

  • 故障停机:即使故障排除(如更换电机),也需对关联部件保养(如检查同轴减速机的磨损情况)。

四、标准化评定流程(落地步骤)

  1. 日常巡检(每日 1 次,操作员执行)

    • 观察运行异响、外观破损、报警信息;

    • 记录示教器中 “轴电流、温度” 数据,对比历史正常值。

  2. 定期检测(每周 1 次,技术员执行)

    • 用振动检测仪测关键轴振动;

    • 检查润滑脂余量、电缆接头紧固性;

    • 测试重复定位精度(用百分表测法兰盘定位误差)。

  3. 周期保养(按手册周期,工程师执行)

    • 对照厂商保养手册(如 ABB IRB 120 Maintenance Manual),逐项检查、更换部件;

    • 保养后记录数据(如润滑脂更换时间、精度校准结果),建立设备保养档案。

  4. 异常响应(实时触发,立即处理)

    • 数据超差(如温度>70℃)、异响、功能异常时,立即停机,启动紧急保养流程;

    • 保养后需空载试运行 1 小时,验证参数恢复正常(如电流、温度回归阈值内)。

总结:核心原则

机器人保养评定的核心是 “预防为主,数据驱动”:

  • 优先以厂商手册的 “运行时间 + 负载率” 为基础周期;

  • 结合实时数据(电流、温度、精度)和状态观察(异响、润滑)动态调整;

  • 恶劣环境、高负载场景需缩短周期,避免 “到点再保养” 导致突发故障。

通过以上维度,可精准判断保养时机,延长机器人使用寿命(通常可从 8 年延长至 10 年以上),降低运维成本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