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室进线方式核心是 “安全隔离、抗干扰、便于维护”,主流分为电缆进线和电缆桥架进线两大类,具体选型需结合工况、介质及安全要求。
常见进线方式及特点
电缆直埋 / 穿管进线
适用场景:室外到控制室外墙,或需穿越地面、墙体的场景。
做法:电缆穿镀锌钢管或 PVC 管保护,埋地深度≥0.7 米,穿墙处加套管密封,防止渗水、粉尘进入。
优势:防护性强,抗外界机械损伤;劣势:施工难度大,后期检修不便。
电缆桥架进线
适用场景:室内吊顶内、电缆夹层,或多电缆集中进线的情况。
做法:桥架沿墙面、吊顶支架敷设,进线端与控制室电缆沟或配电柜对接,桥架加盖密封,做好接地处理。
优势:布线规整,便于扩容和检修;劣势:需单独做防水、防尘措施,不适用于室外直接进线。
电缆沟进线
适用场景:地下进线,多电缆集中引入控制室。
做法:在控制室外侧开挖电缆沟,电缆敷设后覆盖盖板,沟内做好排水(坡度≥0.5%)和防火封堵,与室内衔接处用防火泥密封。
优势:容量大,防护性好;劣势:易积水,需定期维护排水系统。
防爆密封进线(危险工况)
适用场景:化工、石化等爆炸危险环境的控制室进线。
做法:采用防爆密封接头、防爆穿线管,进线口用防爆堵料封堵,确保密封严密,防止易燃易爆气体进入控制室。
核心要求:符合防爆等级规范,接头、管材需匹配现场危险区域等级。
关键选型原则
安全优先:危险环境必须选用防爆型进线方式,做好密封和隔离。
抗干扰: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(间距≥0.5 米),或采用屏蔽电缆,减少电磁干扰。
维护便捷:优先选择便于后期扩容、检修的方式(如桥架、电缆沟)。
环境适配:室外进线侧重防水、防腐蚀,室内进线侧重规整、抗干扰。

